在現在這么個數字化的世界,很多家庭都配備有臺式電腦。在使用臺式電腦的時候,我們與臺式電腦進行數據交互,最常用的接口自然就是電腦上的USB接口了。
不過,在使用臺式電腦進行數據傳輸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臺式電腦一般會在主機機箱的前側面板與后側面板同時設置幾個USB接口。其中,前側面板大概會設置1-2個接口,而后側則會設置大約5個甚至更多的接口。
對于經常接觸臺式電腦的普通用戶,在面對這些接口時,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么一個問題:臺式電腦前側面板的USB接口和后側面板的USB接口效果是不是一樣的?可能并沒有吧,我想大家應該只是知道機箱前側面板的USB接口插起來更加便利,所以每次使用時都是優先插入前側面板的USB接口。至于機箱后側的USB接口,則只有在前側面板USB接口不夠用的時候才會想起來。這也正常,因為機箱前側面板USB接口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便利用戶的使用而設計的。
那么,臺式電腦前側面板的USB接口和后側面板的USB接口效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它們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主板提供的USB接口,具有完全相同的設備屬性。
那么,臺式電腦前側面板的USB接口和后側面板的USB接口又有什么區別呢?
事實上,臺式電腦前側面板的USB接口和后側面板的USB接口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們與主板的連接方式。對于臺式電腦內部構造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臺式電腦的主板一般都是固定在電腦機箱的后側面板內部的,并且與機箱前側會存在很大的一個空間。因此,臺式電腦后側面板的USB接口都是從主板上直接延伸出來的,也即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二臺式電腦前側面板的USB接口則因為距離主板較遠,只能通過導線連接到主板。這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正是導致他們性能差距的根本原因,而導致的性能差距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前側面板USB接口供電能力下降
前側面板USB接口的連接導線如果質量不過關,將會導致供電能力存在一定的傳輸損耗。另外,像現代更加先進的USB3.0以上的USB接口標準,其內部的Pin針越來越多,其中供電的Pin針接口VBUS
就不止一個(比如下圖中為4個),而電腦商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是不會使用更加昂貴的線材將所有Pin針都連接上的,這也是導致前側面板USB接口供電能力下降的另一大主因。
所以,如果日后我們如果碰到手機插臺式電腦前側的USB接口充電慢,或者使用用電量相對較高的移動硬盤,數碼相機等設備出現供電不足時,我們首先應該試試機箱后側的USB接口。
第二、前側面板USB接口數據傳輸能力下降
對于這點,原因其實還是上述2點,線材損耗與Pin針連接的完整性。比如說,如果主板USB采用的是USB3.0標準,但連接使用的卻是USB2.0的線材,那么前端面板的USB接口就是一個USB2.0的接口,與后端面板USB接口性能將相差一個檔次。另外,USB連接線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數據連接線的一個延伸,以目前普通USB線5m為最長有效連接線長度來看,無疑大大加長了USB連接線的傳輸距離,其帶來的數據傳輸能力下降可想而知。還有一點,那就是電腦主機內部電磁環境復雜,這對于數據傳輸也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前側面板USB接口兼容性不足
這點主要是由Pin針連接的完整性決定的,以USB3.0為例,完整的USB3.0接口存在24個Pin接口,這些接口負責的功能各不相同。假如一臺臺式電腦,主板上的USB接口為完整的USB3.0接口,但使用的線材卻并未完整地連接主板上USB3.0上的所有Pin,那么其前端的USB接口也將沒有相應的功能。這個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碰到的許多只有充電功能而沒有數據傳輸功能的USB接口,主要就是因為這些USB接口并沒有與主機的數據傳輸相關的Pin針相連接。